“各位,我们换个角度思考。这块地的争议由来已久,今天恐怕也难以完全解决。但当务之急是处理好今年的收成问题,避免造成粮食损失,同时也避免两村关系因此恶化。”
“我有个建议:今年的收成由双方共同收割,按照60%给刘家,40%给张家的比例分配。同时,我们请县里相关部门来重新测量划界,确定这块地的最终归属。如果最终确定属于张家村,那么从明年开始,刘家要付给张家合理的租金;如果属于我们村,那么张家今年得到的40%就算是对过去纠纷的一次性补偿。大家觉得这个方案怎么样?”
这个折中的提议引起了双方的思考。
张大山和村干部们低声商议了一会儿,最终点头同意:“好吧,我们接受这个方案。但有一个条件:在县里重新划界之前,这块地暂时由两村共同管理,不再实行轮种制。”
刘老汉虽然还有些不甘心,但在周国宏的劝说下,最终也接受了这个安排。
就这样,双方达成了临时协议。
当天下午,两村的村民一起下田收割,和平解决了这场即将爆发的冲突。
收割完成后,按照约定,收成的60%给了刘家,40%给了张家。
虽然刘家少拿了一些,但考虑到过去的纠纷和未来的长久解决,这个结果还算合理。
接下来,周国宏立即联系了县国土局,请求派专业人员来重新测量划界。
两周后,测量队来到了现场,带着先进的测量设备和历史档案,对这块争议地进行了详细测量。
测量结果出来了:根据土改时期的原始记录和现代测量技术的确认,这块地的大部分(约70%)确实在张家村的范围内,只有小部分(约30%)在本村范围内。
这个结果让许多村民感到意外,尤其是刘老汉一家。
多年来,他们一直认为这块地理应属于自己村。但事实胜于雄辩,专业测量的结果不容质疑。
拿到测量结果后,周国宏再次召集两村干部开会,商讨最终解决方案。
考虑到历史原因和实际情况,双方达成了以下协议:
按照测量结果,正式确认这块地70%属于张家村,30%属于本村。
为了便于管理,不再实行轮种制,而是按照所属比例分别管理。
如果刘家想继续耕种,可以向张家村租用那部分土地,按市场价支付租金。
两村成立联合巡查小组,定期检查边界,防止再次发生纠纷。
这个协议得到了双方的认可,也获得了县里相关部门的批准。
最终,这块争议多年的土地终于有了明确的归属,两村的关系也因为这次公平合理的解决而得到了改善。
第九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