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建成后,立即开始招工。
按照协议,村里的劳动力获得了优先就业权。
很多村民成为了工厂的第一批员工。
这给村里带来了新的变化:以前靠种地为生的村民,现在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
家庭收入明显增加,生活质量也有了提升。
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有些村民不愿意再种地了,导致部分农田荒废。
工厂的工作时间固定,影响了一些传统农事的开展。
一些年轻人开始向往城市生活,村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空心化”现象。
面对这些问题,周国宏并没有慌乱。
立即召集村干部开会,商量对策。
有人提议调整农业结构,减少劳动密集型作物的种植。
有人建议发展机械化农业,提高生产效率。
还有人主张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增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大家的想法都很好。我看可以综合起来,做一个完整的乡村转型发展计划。”
立即着手准备方案。
很快,一个“乡村转型发展五年计划”就出炉了:
首先,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机械化、规模化农业,减少劳动力需求。
其次,加强乡村文化和服务建设。
最后,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让村民既能享受现代生活,又不失传统文化根基。
这个方案得到了村民的普遍支持。
但问题又来了:谁来实施这些措施?资金从哪来?
“这样吧,”
周国宏提议,“咱们可以成立乡村发展合作社,整合各种资源,统筹推进这些工作。”
经过充分讨论,决定成立“乡村发展合作社”,由村集体和村民共同投资,统筹管理村里的公共事务和产业发展。
合作社成立后,立即着手实施“五年计划”:
首先是农业结构调整。
合作社引进了先进的农业机械,开展了土地流转,建立了规模化、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基地。
然后是乡村文化和服务建设。
合作社投资建设了更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如老年活动中心、儿童游乐场等,并定期举办文化活动。
最后是城乡一体化探索。
合作社与县里的工业区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产城融合”项目,如职工公寓、配套服务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城镇化带来的问题。
村里的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年轻人回村的意愿也明显增强。
“咱们要时刻关注村民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方向。”
“狗日的!谁他娘的偷了老子的小推车?”
一大早,赵二虎就在村头的晒谷场上吼了起来,声音大得把树上的鸟儿都惊飞了。
周国宏正从村委会出来,听见喊声就过去看看。
只见赵二虎面红耳赤,手里攥着一根棍子,围着一圈人转来转去。
“怎么了,二虎?”
周国宏问道。
“周总,你来得正好!”
赵二虎一把拽住周国宏的胳膊,“我那辆小推车昨天还放在晒谷场边上,今早起来就不见了!上个月才花了三十二块钱买的,才用了几回啊!”
第九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