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工坊若是实施带来了许多的好处,虽然张掌柜的没有说,但我们不能装糊涂。”
在众人的目光中,毕自严缓缓道:“首先,在整个形式上是整个商事上的一大进步,单打独斗和集体协作;
集体协作会快速培养出大量的工匠,这是单打独斗做不到的。
其次,整个待遇模式上是一种新的改革,将会极大的提高手工业百姓们的待遇,不止是手工业的源头,行商、坐商等等都能如此的效仿。
第三,西非、欧洲、北美、南美等地的人口合起来至少两亿以上,需要多少大明的货物?即便是我们控制出口量保持高价,那也至少需要千万以上的手工业从事者。
咱们不说全部都按照集体工坊的模式,但集体工坊开展后就算是其他商人不完全采用也一定会类似,可以肯定的是大幅度提高工匠们的待遇。
我们之前最担心的是什么?是海贸的庞大利润会将大量的银子汇聚在商人手中,以至于银子不流通,
但集体工坊和海贸、承建官道等等手段的结合,会极大的延缓财富汇聚的速度,我估摸着五十年内都不需要太大的担心。
这是本官最为看中的,也是愿意给他承诺的一点。”
众人恍然大悟,眼中满是震惊和兴奋之色。
前两点对他们来说是无所谓的,但第三点是最需要的。
集体工坊的想法能从海贸商人手上多截取两到三成的利润,看似很少,但相对整个海贸庞大的市场和差价来说,一年就能多留下两三千万两以上。
这一部分银子在民间流通会直接、间接、诱发的带动各行各业三到五倍以上的流通。
“除此之外,集体工坊的推动和成熟之后会承担部分三级学校的功能或者说改善三级学校的环境,百姓们有银子了一定会给读书的孩子更好的帮助,诸如书籍、游历等等;
其次,集体工坊会反哺三级学校,直接捐赠银子、衣物粮食等等,给读书的孩子们设立奖励,提供研究的物资和经费等等。
这些有些类似之前当地富商资助秀才、举人,但那是带着私人心思的,期待着举人能中进士,然后在难关的时候帮扶一下自已。
可现在的这种捐助则是留下良好的口碑,社学没有考上郡学的孩子、郡学没有考上大学的学子会不会直接去资助的工坊干活?
一个有学识的人和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人,你们觉得高级技术的工匠们会选择哪一个带教?学成之后,哪一个研究新事物能力会更强?
甚至说,当地有四五个大一些的集体工坊,他们会联合办学,吃穿用度一条龙。
当然了,这些可能都需要我们在暗中推动,逼着……推着他们按我们的设想走。
第五点,诸位还记得三级学校设立时我们对每年大学毕业两三千人时的担忧吗?我们担忧毕业人数太多,可陛下却是说都从胥吏干起,不愿意从胥吏干的那就另谋出路。
话虽然这么说,可真要做起来就难了,读了商事儿你让他去经商,本钱呢?能不能抛
读了建筑的可以拉一帮人搞成集体工坊承接朝廷的部分修补,等等类似算是解决了大学学子的一条出路吧。”
嘶……
众人再次一惊,看着毕自严的神色满是敬佩。
第九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