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时候就按照这个计划打过去,也许战争结果真的会有变化。
因为这个时候日军虽然叫嚣,但它兵力不足,别忘了,平津会战刚过去11天,它的大规模兵团调动还没完成。
此刻日本的战舰集结了31艘,海军陆战队员集结到5000人,还有一些日侨杂牌,单靠这些兵力要想征服偌大的上海,不可能。
日本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在内阁会议提议:必须向上海派遣陆军部队,否则单凭海军陆战队,无法占领上海。
陆军大臣杉山元同意了米内光政的要求,但同时也强调,陆军增援需要时间,至少20天,也就是9月初,才能到达上海。
也就是说从8月11号,到9月初,这20天,日军要谨慎行事,尽量不要发生大冲突。
对于中国军队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果此刻果断出击,情况或许大有改观。
但历史不能假设。
当张治中的精锐部队到达预定地点后,立马给蒋介石致电:13日凌晨,我军可向日寇发动攻击。
千钧一发之际,诡异的一幕再次出现。
老蒋突然叫停张治中的进攻命令,要求部队原地待命。
原来日军为了赢得时间,联合上海租界各国领事馆,向中方提出要求:希望中日两国24小时内不要开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紧张局势。
又重现了不久前日寇进攻平津的那一幕。
缓兵之计。
老蒋当时还怒骂宋哲元糊涂,现在他自己也糊涂了,本着“不扩大冲突”的原则,竟然鬼使神差地同意了这一要求。
日军趁着这个时机,快速部署兵力,至13日中午,日军海军陆战队已全部进入阵地待战。
张治中此刻再想发动突袭,已经来不及了。
气得要吐血了。
13日下午四点,日本海军陆战队第三大队反而对88师突然发起进攻,化被动为主动了。
战斗持续到晚上9点,双方未分胜负。
张治中气得啪啪拍桌子:本来是我方主动,结果让对方先抄了一把,错失良机!
老蒋这个时候也反应过来了:坏了,中计了!
立马将上海守军整编为两个集团军:第8集团军、第9集团军。
第8集团军总司令为张发奎,第9集团军总司令为张治中。
第9集团军的任务是:在日本陆军部队到达上海前,摧毁虹口和杨树浦驻地的日军。
第8集团军的任务是:配合第9集团军歼灭日军,同时警戒杭州湾北岸,防止日军从此登陆。
8月14日,大战开始。
中国空军在前敌总指挥周至柔的指挥下,率先出动,对日寇机场、军械库、前沿阵地、军舰进行轰炸。
两军展开激烈空战。
空军第四大队队长高志航率领27架飞机,击落3架日本战机,重创1架,重创的这一架飞回去后,当场报废了,等于是击毁4架日寇战机。
而中方,27架飞机,无一被击落,均安全返航。
这是中国空战史上的首次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的士气。
当时的飞行员,非富即贵,都是有学历、有家庭、有经济的人,为了自己的祖国,为了自己的同胞,甘愿飞上天空,将热血洒在华夏大地的上空。
与此同时,地面部队的进攻并不顺利,须知,自从1932年《淞沪停战协定》签署后,日寇就将上海定为侵华的重要基地,五年来,在各个要塞大量筑建军事工事,尤其是在日寇海军司令部周围,构建了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
第九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