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九中文网>都市>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 第1600章 第三次科举考试(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00章 第三次科举考试(二)(1 / 2)

而监考的官吏还需要在互相监督之下,将所有答题卷纸给收起来,封存一下,转交到后续阅卷审批的环节中去。这里为什么要监督呢,也很简单,避免有人偷偷在卷上做记号什么什么的。

再往后,这些所有装订好的卷纸架就要运到当地的最高行政办公的房子内,保证这些交上来文章的绝对安全性!众所周知,这些最高级的行政房间内,可是安保等级都很顶尖的,都会有正儿八经的士兵把守!

成都的则是更为严格,是直接将考生文章运到皇宫内的议政宫里,皇宫里面的安保等级就不用多说了,谁要是有本事能进来修改试卷,那他的能力可不亚于时迁了!然后成都的所有考卷,是由范仲淹主导,开始阅卷审批。

襄阳的呢,则是运到学宫里面,毕竟学宫就是一个很严肃而且治安非常好的地方,这里面可是也有现役和退役的士卒把守的,这里面还有很多锦衣卫在四处巡查。然后由张居正主导阅卷审批。

长安的则是运送到雍州州府(也就是雍州最高级的官吏办公区域,位置在长安中间,献帝皇宫旧址旁边),这里依旧是戒备森严之地,是由杨彪来进行主导阅卷审批工作。

当然,这个环节跟考生其实就没什么关系了,从考试结束到殿试那天,中间时隔一个月,也就是给官吏阅卷呢。

在此期间,家境比较紧张无闲钱浪费的人、或者家离得近的人都回到家中了,等到一个月后再来就是了。至于家境富裕的考生,很可能就不回去了,反正驿站也不贵,就当是来游玩了,这一波还能拉动大城市的消费增长呢。

关于科举考试的阅卷阶段,对于朝廷来说,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因为这些所有的文章,都是主观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固定答案,所以也没有什么个对错。主要还是根据阅卷考官的水平来进行一个判断。换句话说,考官的评判是对一个科举学子分数影响最大的一部分!

杨彪其实想做主考官,也是想在这一步偷偷加一些主观意识,让几个有才学的杨家子弟更进一步——除了这一步之外,其他步骤,杨彪也根本没有机会作弊。

具体做法也很简单,虽然卷面不让标记任何记号,但是杨彪自己都是个读书人,对于字体的敏感度还是很高的。再说了,他杨家那几个参加科举的人,稍微有点真才实学的人,字迹都是很好看的,杨彪也是能记得住的。

记住了字体,就很容易辨认出来是不是自家晚辈的试卷了,然后主观评分就给评高一点。当然,这也只是帮一把罢了,阅卷之后,每个考场评选出来前三十—五十名是要前往成都进行殿试的,接受君主也就是张鲁的最终审核!

所以,在阅卷阶段为了尽可能的做到公平公正。这次蜀国朝廷由吏部,专门选取了三十个人品、政绩、品德都比较高尚的官吏,通过随机抽签,让这些人全部打乱分配到各个考场去,保证每个考场至少十名来负责各个考场的阅卷。

然后这些官吏到达各自分配的考场,和当地的主考官一起合作,大家一起阅卷,每个都要给批注和评语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九中文网